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
《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由大连网友“高粱地放了”于2024年08月09日分享,文档编号为5613407,全文共计12页,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DOCX珍藏版)》请在万可派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
2、案。小小设计师 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精美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学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美的产生,引发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 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到基本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插图)这个图案,可以看成几个部分
3、的组合?每个部分的图形形状一样吗?师:这4个部分的形状一样吗?(形状一样,方向不一样)指其中一个问:它叫什么图形?(基本图形)在你们的桌子上还有其他三个图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个图型一样,找出它的基本图形?(课件出示72页四幅插图)师:找到了吗?哪个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这些基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基本图形) 师:研究清楚了吗?谁愿意上来说说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才变成了这些图形。指名到黑板上说一说基本图形怎样运动才
4、得到一幅美丽的图案。(第一、二幅)同时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同样一个图形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得到,看来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一幅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两幅图是怎样的运动方式?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第一、二幅图的运动方式时)师:最后的这两幅图型谁可以一次性地把它们运动方式说一说? 三、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过那个图形在运动?(基本图形)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四幅图中拿出一个基本图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复杂吗?(不复杂,很简单),老师手中的这个基本图形它只有一笔,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图形,通过运动
5、,就得到了这么美丽的图案,看来简约也能创造美,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单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制作过程) 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的图片素材,运用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喜欢的图案。注意,在设计的同时,要思考你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开始。师:谁手中有这样素材的作品也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分别展示4个基本图形呈现的作品。展示的同时,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师:你们觉得哪幅图形运用了旋转的运动方式?还可以看做哪种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个美丽的图案。你们觉得他的图案像什么? 师:一个如此简单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美
6、丽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可是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们的图案太小了,我们的布很大啊!接下来怎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基本图形平移)课件出示图样。 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怎么平移?师:刚才都谁是这么拼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 师:之前我们是把基本图形拿来运动,现在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这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么一个整个图案看做了基本图形进行平移,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较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图形,(指大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这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进行平移或旋转)(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7、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出难点。) 四、自主设计,尝试设计 师:老师只教了你们把基本图形进行运动,你们却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方法。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基本图形,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呢?课前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师:先做出基本图形,接下来再做基本图形的运动。再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你们可以把你们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然后把画好的图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开始吧!(师行间巡视指导)师:如果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诉他你的作品是怎样运动
8、出来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里是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同学们动手画图,培养学生对设计产生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创造美。) 五、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都可以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小小设计师。今天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节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老师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图形的变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图形变换真奇妙,简简单单换新貌。学习数学练本领,美化生活乐淘淘。师:只要利用我们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
9、生活中更美丽的图案!【设计意图:用这首小诗做结尾,不禁能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及对生活的热爱。这里也是语文学科、思想品德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
10、,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 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
11、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 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988=784(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 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
12、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 (2)7848=98(元)(3)78498=8(个) 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 (1)观察988=784(元)7848=98(元)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 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
13、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 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 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 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的。 3、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4、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流程: 一、周长和面积对比中感受面积的含义。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元和一角硬币,请同学们沿着硬币的轮廓画一圈,想想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呢?(圆形)请同学们来画画吧!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提示一定要沿着硬币的轮廓的边缘来画)比一比,看谁画得好! 在这里感觉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学生缺少参与其中的热情,我这个设计还要思考,要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去画,在教师的引领下,产生积极的数学思考。 2、学生动手画 3、如果我们画的两个圆是两只小蚂蚁的运动场,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这个情境
15、我没有在课的一开始设置。) A:大圆的周长长一些,小蚂蚁跑的路程多;小圆的周长短一些小蚂蚁跑的路程少些。 B:一个圆(面积)大些,一个圆(面积)小些 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为学生上学期学习周长的时候,描过树叶的周长,所以学生说周长的可能性多一些,关于面积能提到我就顺势让学生涂面积,不提到,我就让学生帮助小蚂蚁铺草坪涂颜色。 4、下面我们用彩笔涂上绿色,帮助小蚂蚁把运动场铺上草坪。 A:涂完后,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说说涂的感受吗? B:哪个涂得快些,哪个涂得慢些?为什么? A、B两个问题我到底怎么提好呢,还要结合课堂的生成,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问题A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广泛一些。问题B过于直白。 (大圆
16、面大涂得慢,小圆面小涂得快些。这里学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说出面积这个词语。)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就象刚才的两个圆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6、我们来摸摸课桌的表面,说说你的感觉,这个桌面的大小叫做课桌的面积。 看看,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面,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桌面、课本封面及其它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7、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摸和涂色中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板课题:面积)。能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 问题:这里我的初备是和一笑老师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这里我没想好怎么揭示这个概念,呈现这样两种形式,还想听听网友的意见。 8、揭示概念: 教
17、师板书:物体表面的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导入中,我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形式,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曾经的教学和前几天房间里的一个老师的困惑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对概念的引入从周长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是表示长度的。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这画和涂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已经能充分感受他们的区别。学生在涂平面图形和摸实物的过程中自主建构了面积的概念。 这里面对于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的很多。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画和涂的对比中去感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一笑的教学设计我看了。她是从生活
18、中物体的面积导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赏一笑老师的二次设计中,给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这个部分,充分体现让学生感受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我的设计虽然是从平面图形引入,但是这个平面图形也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图形,我想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较面积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说说教室里一组物体的面,并比较一下他们面积的大小。 2、有些图形我们一目了然就能比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图形我们就不能。出示书上39页比一比。 (1)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让学生先进行直观估测,和后面的验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
19、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出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让学生把学具袋里的学具都可以尝试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验证)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这里面的交流重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D、小组展示验证,全班汇报,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 (3)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准确。 三、巩固练习 (1)第一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1页的1、2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0、。其中第二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直观估测能力,发展空间知觉。 (2)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0页的画一画。这里我改了一下呈现顺序。感觉这个题目更有难度一些,接着做41页的3题。3题中的第二个图形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想办法,把两个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个小正方形。如果这个地方突破了,后面的4题就不成问题了。 (3)第三层次的练习41页的4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面积的含义,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全课的结束,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问题。(我就在想,学生会不会提出,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那么大,我们怎么能知道
21、他是多大呢,课桌的面积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
22、,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质疑: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小结: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3、)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
24、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
25、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26、封闭图形) 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 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巡视指导。 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拓展(小小设计师)
27、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1、由智慧老人送礼物引出。 2、教师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3、投影仪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五、 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 (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 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投影出示) 145= 213= 137= 7014= 633= 917= 705= 6321= 9113= 324= 126= 158= 1284= 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