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掩耳盗铃》 北京版.doc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掩耳盗铃》 北京版.doc》由毕节网友“hiryol”于2020年08月06日分享,文档编号为19456,全文共计3页,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掩耳盗铃》 北京版.doc(DOC珍藏版)》请在万可派上搜索。
1、掩耳盗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个寓言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却欺骗自己的人。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做坏事,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11读,4写。过程和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语言中蕴含的真理。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内容。教学困难理解语言中蕴含的真理。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悉课文,能学习新单词,能准确发音,消除单词障碍。教学过程首先,创造场景,引入激情:当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很多寓言,记得吗?它们都是什么?寓言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用简单生动的故事做事。但是今天,我们想学的寓言与以前的表达有些不同。什么事?二、文本一
2、读:1.自由朗读课文,准确朗读发音,做到准确流畅。2.指个别学生阅读课文并纠正发音。3.用你自己的感觉读这篇课文。4.一起读课文。5.朗读单词:偷走铃铛,盖上它6.学习新单词,记住字形,扩展单词。7.写点东西。第三,精读理解课文内容:1.用你自己的话告诉你的同桌掩耳盗铃的寓言。2.展示图片并说出寓言的名字。为什么“当他触摸钟的时候,他被发现了”?体验偷钟的人愚蠢和可笑的行为。3.通过学习寓言掩耳盗铃,你能理解什么?不可能告诉我们,我们想做坏事,却不想让别人知道。4.拓展练习:1.给下列单词加偏旁,组成新单词。()() ()于() ()吴()()() ()2.你还知道其他什么寓言?请告诉我一些事情。5.课堂总结: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做坏事,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六.工作安排:1.抄写新单词和短语。2.带着感情大声朗读。七、黑板设计:猫偷奶油时会闭上眼睛。试图偷钟和盖住耳朵被发现(自欺欺人)教学反思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