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doc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doc》由毕节网友“hiryol”于2020年08月06日分享,文档编号为19200,全文共计5页,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doc(DOC珍藏版)》请在万可派上搜索。
1、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此策略找到解题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提高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用从已知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并能用列式计算、列表或画图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能应用策略正确灵活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板书贴。教学过程:一、
2、情境导入,感知策略。1板书出示:解决问题的策略师:你知道什么叫策略吗?生说一说指出:策略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的思路或方法。并介绍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个小故事“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课件出示图片师:司马光想到砸缸的方法救出小伙伴;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石头的重量,也就是大象的重量。这些都是很好的计策和方法,也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2导入。师:那么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又有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自主探究,体验策略。1提出问题,引发冲突。师课件出示:“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1)生读题。
3、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指名生回答,可能:第二天摘了多少个?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课件出示(2)师:如果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你会求吗?为什么?课件出示 指名生回答,指出:根据上面两个条件是不能求出第三天或第五天摘的个数,因为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没有关联。 2改变条件,理解含义。(1)师:那怎么办呢,我把第二个条件改成:“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可以求了吗?生读条件。课件出示(2)师:你知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吗?生思考,小组交流。师在黑板上贴示:上面两个条件指名生回答交流,师作指导。可能有:A、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
4、多摘5个, B、第一天摘的个数加上5个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上5个等于第三天摘的个数, C、后一天比前一天多摘5个。 D、前一天摘的个数加5个等于后一天摘的个数。(师板书:A和B)师:我们还可以用图表示它的意思,生边说边出示图。课件出示图 师:从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说一说。可能有:A、第三天比第一天多10个(2个5)。 B、第五天比第一天多20个(4个5)或比第三天10个。指出:我们从一个小小的条件,竟然想到这么多的意思,真了不起! 3交流思路,尝试解答。(1)师:通过刚才的分析,现在你会求小猴第三天和第五天摘了多少个吗?(2)生尝试解答。 让生做在作业纸上,师巡视指导。(3)
5、展示交流,集体校对。分别指名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4回顾交流,引导小结。师:我们回想一下刚才的解答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指名生回答,师引导。可能有:A、要弄清条件的含义。 B、从条件想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C、可以用列表或列式计算的方法求。(师板书:条件问题,列表,画图)指出:像从条件想起、列表、画图都是我们解答问题的策略。三、组织练习,应用策略。1第1题。(1)指名生说一说: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再口头提问题。课件出示:问题。(2)指名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2第2题。(1)生读题后,让生说一说“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是什么意思?师指导。课件出示:皮球弹起和落下的情况
6、(2)生在作业纸填表,集体校对。3第3题。(1)生读题后,让生画一画,再解答。(2)展示并集体校对。指出:有时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解答实际问题。4第4题。(1)指名生说一说,小组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2)展示并集体校对。四、回顾总结,内化策略。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生说一说。师指出:解答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还会想到更多更好的策略。【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谓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
7、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是一种由因到果的思考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几乎都会运用到这一策略,所以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几点收获。1抓住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联。第一环节设计:提供两个已知条件,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根据有联系的已知条件才可以提出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反之就不能。也为下面理解关键条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打下伏笔。2突出对已知条件含义的理解。例题中重点让学生分析“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已知条件的含义,此过程中注意加强数形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8、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3重视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在学生尝试解答之后,我让学生回顾解决这道题的过程:分析有含义的已知条件;从条件想起,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表、画图等等,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一个明确有认识,从而增强应用策略的意识。4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学生理解关键条件和画图等解题策略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二、不足之处。1忽视了列表、画图方法优势的渗透。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一般都想到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解决。但本节课还渗透了列表、画图等多种方法辅助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策略运用过程更具针对性。比如:在学生解决完例题
9、后,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没有很好的认识列表这一方法,学生只是把每天的摘桃个数一一填到表格中,并没有体现出列表这种方法的优势,所以这里我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一下表格,了解一下表格里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列表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在解决“想想做做”第3题时,由于教材中已经提供了18个圆圈,学生很快根据条件找到了答案,然而我让学生通过算式的方法再解决一遍时,发现较多学生有困难。其实这里是一个让学生发现画图方法优势的好机会,在算式方法交流完后,我应该适时地总结:有的实际问题,运用画图的方法能更快地找到答案,我们要针对具体问题合理选择解题方法。2低估了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在解决想想做做第2题时,主要是由我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关键条件“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我应该让学生联系刚才例题中的“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那样去思考,然后再交流想法,同时再借助图示来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个条件的含义就更好了,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条件想起的解题策略。总之,这节课虽然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环节,需要进一步改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并敢于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索,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与品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