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面积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教材分析】“认识面积”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后面认识面积单位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题一,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电视机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
2、概念。例题二,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认识了物体的面,真切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理解面积的含义,初
3、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体验感悟面积的含义,经历探索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过程。【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方格纸、练习本、水彩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情境:十字绣。1、加上边框:边框的长度和周长有关。2、配玻璃:玻璃的大小和面积有关。揭示课题:认识面积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1、 认识物体的表面摸:数学书的封面,摸完整。比:老师摸黑板面,
4、比比黑板面和数学书封面哪个大?哪个小?找:比黑板面大的面?比数学书封面小的面。看:生活中物体的面。揭示:这些面有大有小,数学上把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2、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摸一摸课桌面和凳子面,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自己找一些物体的面,和同桌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3、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比较课本封面的面积和黑板面的面积,你会说吗?摸一摸课桌面和练习本封面,说说谁的面积大?同桌互相说:找2个物体的面,比较它们的面积。4、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操作:把长方体的一个面描到黑板上,围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大小就是这个长方形
5、的面积。指名涂色表示它的面积。学生给58页两个图形涂色。说说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三、自主探索,比较方法1、说说哪个图形面积大一些?(观察法)很多情况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比较出他们的面积大小,观察是很不错的一种方法。(板书:观察)2、不能一眼看出,面积大小怎么比较?学生活动。(重叠法)生1: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板书:重叠)生2:用直尺去量,也能比出它们的大小。(问:量出的是什么?生思索,是边长,量一圈是周长,不能用这个方法直接比出面积)生3:用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纸片去摆,也能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师课件演示用长方形纸条去量。3、重叠也比较不出大小怎么办?同
6、桌合作想办法。(数方格)交流:有序地数。4、试一试:在第109页的方格纸上画几个长方形,比较它们的大小。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比较:一眼能看出大小就直接观察,能够拿在手里就可以重叠比一比,把图形放进方格纸里就能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四、组织练习,深化认识1、做“想想做做”第2题。咱们今天一起认识了面积,其实它的用途很广,比如我们祖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看!老师从我们国家的地图上描出了几个省的平面图,请你比一比,哪个省面积大?哪个省面积小?2. 做“想想做做”第3题。(拿掉方格)这些图形好像很不规则,我们怎么比出他们的大小呢?生:数方
7、格!(加上方格)学生先分别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各有多少个小方格(具体地说一说怎样数出梯形面积),再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评价、延伸。【教后反思】一、联系生活,感悟数学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前观察,课内动脑、动
8、手对图形进行重叠、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二、合作探究、建构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设计了多次小组合作、动手实践、通过观察、比较、重叠、讨论等等形式,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三、动手操作,用数学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课利用长方形、正方形、方格纸等等学具,引导学生操作,探索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操作的成功不但反映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合理使用学具的能力,更体现了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能力,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